•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友情链接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影响

    温州日报: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怎样才能更“好办”?

    编辑: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来源:上传时间: 2018-03-05 点击率:

    去窗口单位办事,环境提升了,工作人员变热情了,可一圈跑下来,事情却没办成,这样的“怪圈”何时能破?随着市委市政府“新春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全市干部群众掀起营商环境大讨论,审批服务如何换档升级,不仅要“门好进”还要“事好办”成为关注的焦点。

    改革不是一阵风。今年,温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向更深层次推进,修炼好提质增效的“内功”,实现攻坚再突破。其中,如何从源头上优化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案例对比

    公司改名跑3趟都没办成

    5个部门6张证表一窗办

    “对不起,这是上面的规定,我们也没办法”“不好意思,这个事我们正在走流程,请您再等等”……不少市民在办事过程中或多或少听到这样的说辞,不管是事难办还是事不办,兜兜转转事情没办成,着实让人闹心。

    永嘉的金先生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年前,金先生来到永嘉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申请更改公司类型及公司名称。金先生说,自己在1992年成立雅居装饰公司,主要经营装潢业务。“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成立公司都需要挂靠到县政府经济协作办,而且登记的企业类型是股份合作制。”但实际上,该公司只是金先生自己经营的私有企业。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金先生打算把公司类型更改回私营企业,并在公司名称里加上“有限”两字。他从当地审批中心了解到,更改公司类型需要主管单位出具证明,更改名字还需要重新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相当于重新注册。

    找主管单位可让金先生犯了难。当时的永嘉县政府经济协作办找不到了,听说这个部门并到了县招商局。金先生来到县招商局,没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又打听到相关事项权利下放到乡镇去了,这事需要到瓯北镇政府去办。金先生又来到镇政府,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一圈跑下来,金先生彻底放弃了改名的想法。“主管部门又找不到,重新评估重新注册还得花上一笔钱,费力又费钱,还是不办了。”

    与金先生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新办一家外贸企业的陈先生。从“至少跑5次”到“最多跑一次”,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高了,事也好办了。

    新设外贸企业“最多跑一次”,得益于我市商贸审批改革“外贸一证通”的落地。通过商贸综合窗口“一窗受理、一张表格、一网审核、一窗出证”集成服务模式,让群众办理外贸企业准营业务备案登记不再多头跑、重复跑。

    以往,根据行政审批要求,新设外贸企业在完成工商准入登记的基础上,需要分别到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贸促会等五个部门分别办理6张证表的备案登记。据审管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涉及这项业务的五个部门属于三个不同类别,三类机构设置规则不同,不是每个地区都有。因此,部分地区群众办事不仅要跑多个部门,还不得不跨区域跑,费时又费力。现在,市民只需前往温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商贸综合窗口,便能享受“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性办理五个部门的六项准营业务备案登记手续。原来10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的手续,现在4个工作日就能搞定。

    通过一张《“外贸一证通”备案登记表》,实现减少申报材料60%;通过数据共享,相关部门联审联批,提升审批效率;通过市域全覆盖,群众还能“就近办”…… 像“外贸一证通”这样的围绕“一件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创新,我市已越来越多。如“道路开挖”“农田占补平衡”等审批,原本涉及多个部门,现在都实现了办“一件事”的“最多跑一次”。

    记者手记

    别让群众办事碰“软钉子”

    过去,去部门办事盖章“跑断腿”,工作人员爱答不理,这些都让办事群众很“冤心”。近来,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办事环境呈现出“风清气正”的新面貌。环境提升了,态度变好了,可是事情能不能办?办的快不快、好不好?这个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提升。

    改革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脸好看”转变相对容易,是面子工程;而要做到“事好办”则比较难,牵涉到的是里子工程。过去,群众去窗口服务单位办事是碰“硬钉子”,现在如果变成了碰“软钉子”,微笑着拒绝,受损的仍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

    说实话,事难办的客观原因有很多,比如牵涉部门多,走流程时间长;政出多门、部门权责不清,不知道该归谁管;上头有规定,确实办不了;政策未触及,部门不知怎么办……尽管困难多,但面对群众的需求,办事部门能做的仅仅只有微笑和解释吗?显然,这与群众更需要的帮助解决问题还有不小差距。

    我市“新春第一会”关于营商环境再提升的部署,让我们看到了温州下力气解决“事难办”问题的决心,提振了信心。根据要求,今年我市审批窗口在办事服务上要做到办理一件事情,“只需一次上门”“零上门”;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通“信息孤岛”,深化政务服务“四个一”工程建设;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在事项、层级、机构上再拓展,全面覆盖所有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

    建设“服务型政府”,门好进、脸好看只是开始,还需要从体制根上“动刀”,如打造办事标准、优化流程、 信息共享、集成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能力。群众满不满意,关键要看办事效率、办事能力和办事效果。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在“门好进”“脸好看”的基础上,我们更呼吁让“事好办”成为新常态。

    各方讨论

    专业建言

    干部有担当敢作为 营造崇商助商环境

    陈中权(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温商群体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值得受社会尊敬的。但当下企业家地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社会贡献价值没有得到足够认可。一些一线涉企干部缺乏担当、服务意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乐于以手中权力从重从严过度检查,这带来的“合法性伤害”,令企业家们心寒胆战。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营造崇商重商助商的环境,现在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帮助企业就是帮助自己”应该成为全体公职人员的共识。机关工作人员要摆正心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审查惯性转换到服务思维,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家,才能真正展现公共服务的亲和力。

    立法先行规范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付翠莲(温大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在深化“最多跑一次”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扯皮不作为、招商承诺难兑现”等影响健康投资环境的“顽疾”。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影响地方营商环境的第一因素永远是政府服务水平。这种现象对我市招商引资的多寡和区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创业的活力,以及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这说明我市招商引资的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

    下一步政府各层级职能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着力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在省政府起草《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之际,推动市级层面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做到法治先行,进一步推进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规范涉企收费、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等方面使全市干部服务企业群众的准则做到有法可依,使我市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网友留言

    网友“陈晓敏”:脸好看事难办也是对群众的刁难,是一种不作为。对于手续繁琐的审批,部门间应通过内部沟通、让数据跑路,方便群众办事。审批工作人员要把老百姓放在心里,对于难办理的审批件,要悉心指导帮助解决,而不是微笑拒绝。期待借助营商环境大提升,部门能够少些“解释”,多些“解决”,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网友“琴琴”: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倒逼下,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好转。可是个别干部作风转得还不够彻底,仅仅停留脸好看了,话好听了,这虽说是进步的表现,但关键事情没有得到解决,群众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只能说是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这些表面功夫,并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网友“潇洒一回”:只有从流程上做到优化设计,落实上不打折扣,办事人员心中有民,才能真正实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孙余丹

    相关链接:http://www.wzrb.com.cn/mobile_show.aspx?id=845320